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維護公共衛生與健康,記者會采用網絡視頻形式進行。
CNBC記者:
李總理,新冠肺炎疫情對許多工作完成的方式和地點都產生了影響🏤,疫情暴發一年了,請問中國就業質量和收入有什麽明顯的變化,中方將采取什麽具體的措施改善這種狀況?特別是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對消費需求💖,特別是國外品牌消費方面有什麽影響🙈?
李克強: 就業對一個國家、對一個家庭可以說都是天大的事。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時候🥡,當時很多街面上都見不到行人了🤵🏽♂️,多數店鋪都關了,當時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出現大規模的失業。記得後來我到地方考察,看了不少店鋪🍺,在一個小店👼🏽,店主跟我說:3個月沒有營業了,因為政府減免稅費,支持減免房租🍪、水電費👭,穩崗補貼資金到位,我們沒有裁員🏖,挺過來了🏃🏻♂️➡️。我問員工的工資怎麽辦🏃➡️?他說當時只發生活費了。在場的20多位員工都說:店裏管吃管住,不讓我們下崗,還有什麽說的。企業和員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了企業、穩住了崗位👁,一復工復市🤘,生意就會旺起來。
去年我們在製定宏觀政策的時候👩🏼🎤,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沒有製定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但是反復權衡,還是製定了就業目標🪛🔦,也就是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因為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發展之基,也是財富創造的源頭活水🪐。當時我們也提出☘️,要努力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實際上是相信只要能夠實現900萬人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就有經濟的正增長🧑🏼⚕️,因為有就業就有收入,就可以帶動消費🧑🏭♖、拉動經濟。
去年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市場主體表現出堅強的韌性,廣大人民共克時艱,最後實現了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也實現了經濟全年增長2.3%,居民收入相應增長,都好於預期🔎。
今年我們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09萬人,創歷史新高,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要為兩億七八千萬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所以今年我們在製定宏觀政策的時候,依然堅持就業優先的政策🎱,我們繼續推動“六穩”🥙,實現“六保”🫸,還是把就業放在之首👸🏿。去年出臺的有關就業的政策舉措✳️,不僅沒有調退🥴𓀎,還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於就業。我們相信,通過經濟穩定恢復增長🥻,會帶動更多的就業崗位,而更多的就業崗位會推動經濟穩中向好。
今年我們確定新增城鎮就業的目標是1100萬人以上,希望在實際執行中還可以更高一點👮♂️。我們也很明確,就業還是要讓市場來唱主角,也就是繼續通過保市場主體來保就業。一方面推動穩崗🧑🏿🔬🕓、增崗💂♂️,另一方面拓展就業渠道。去年疫情中就業方式也有新變化,像我們這幾年發展的新動能👏🏿,包括網購、快遞等逆勢快速增長,也帶動了就業和傳統產業發展。我們要一方面繼續鼓勵增加相對穩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也要廣開靈活就業的渠道⏩。現在中國的靈活就業正在興起,已經涉及到兩億多人。有的人一人打幾份工,很辛苦,所以我們應該給他社保補貼👨🚀,特別是要用機製性的辦法來解決可能出現的職業傷害問題🥅,給他們提供基本的權益保障。這也有利於靈活就業市場更加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至於剛才記者朋友提到的老年人問題。中國的老齡人口已經有兩億六千萬,老齡產業也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朝陽產業,它帶來了多樣化的需求。正因為中國市場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這樣一個廣大的市場也必然會給外國企業的產品👩🏽🎤、服務乃至於投資創造更多機會,因為我們的市場是開放的。
中國有14億人口,勞動力資源可以說是最豐富的資源,中國人民又能夠吃苦耐勞,只要有就業門路就會多掙,“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我相信中國人民會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來逐步邁向共同富裕👩🏻🦰👀。謝謝。
西班牙埃菲社記者: 下午好!美方指責中方對上月到訪武漢的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缺乏透明度,專家組組長指出中方同事分享了大量工作細節,同時也表示專家組希望獲得在2019年10月至12月之間與新冠肺炎疫情相似疾病病例的更多原始數據,中方是否願提供這些數據👩🏼💼,或者是願再次接待專家組訪華?謝謝💩。
李克強: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突發的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中方和各方一樣都希望能夠盡快查清病毒是從哪裏來的,這樣有利於切斷傳播的渠道,更好更有效地來防控疫情。但疫情溯源的確是一個復雜的科學問題,需要各國加強合作,持續研究🍹。中方本著實事求是🔘、公開透明、開放合作的原則和態度,同世衛組織保持溝通👨🏼🦰,也支持世衛專家在華開展溯源研究工作。下一步我們還願意繼續同世衛組織一道👴🏿,推動科學溯源工作🤶。
當前疫情還在全球蔓延,當務之急不僅要溯源,還要做好各種防控工作,包括接種疫苗等🫃🏿🫵。新冠肺炎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們希望各方攜起手來,因為在這樣一個人類共同的敵人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但是我們也堅信人類有能力最終戰勝這個病魔。我也希望明年我們能夠面對面進行交流。謝謝。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 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6%以上,目前很多國際機構都認為中國2021年的經濟增長有可能達到8%左右。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除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加大,還存在著由於世界性的資金過剩導致房地產投資過熱的風險,現在中國政府采取了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請問總理🧑🏿💼🤹🏼♂️,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是否存在宏觀政策轉為偏緊的可能性?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預測✌🏻,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於2028年超過美國,對此您有何看法?謝謝。
李克強: 我註意到,我們提出6%以上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實引起了多方面的關註👌🏼,有不少分析🧚♂️。有的認為是積極的,也有認為低於預期。我們當然樂見經濟向好,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性依然很大。我們說6%以上🧎🏻♂️,6%不低了,現在我們的經濟總量達到100萬億元✍️,增長6%就是6萬億元,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達到。而且我們說6%以上是開了口子的,實際過程中也可能會增長得更高一點🦴🦻。但是我們不是在定計劃,我們是引導預期🧑🏿🍼,希望把預期引導到鞏固經濟恢復增長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可持續性,尤其是和明年、後年的目標相銜接𓀝,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則會擾亂市場的預期🧑🚀。一時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穩,只有走得穩才能走得有力。我們還是希望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經濟體,經濟能夠行穩致遠,保持長期向好。
去年面對罕見的巨大沖擊,我們及時果斷采取措施,但也保持定力,沒有搞“大水漫灌”。我們新增財政資金規模2萬億元,絕大部分都是用於市場主體和民生急需⏰,主要是減稅降費🤽🏻,保基本民生。而且采取了直達機製🐺,就是把這些“救命錢”最快7天時間直達基層👨⚕️,來保證基層減稅降費、穩崗等財力,很快就見到效果⛱。如果我們當時重點考慮上大項目、搞大產業,這不是不需要🥸,但這要經過論證還要考慮市場需求👳🏼♂️,時間恐怕得200天以上,就不是僅僅一周時間了🤥。錯過了時間🧑🏽🔬,企業可能會大批倒閉。我記得去年在記者會上,也有記者提出中國政府采取的政策規模和力度是不是偏小了🏤。我們是把肥施到根子上,政策打到點子上,所以起效快、有作用🔀。現在看,這個規模、力度是合理的🏇🏿,準備的儲備政策後來也沒有用。
去年我們沒有搞寬松政策,或者說所謂量化寬松,今年也就沒有必要“急轉彎”,還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著力穩固經濟,推動向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還是要註重把肥施在根上,現在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還在恢復元氣中。由於經濟恢復增長,我們要合理調整政策,但調整是適度的🧛♀️,有些階段性政策退了🤙🏻,同時又用一些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來沖抵影響,保持保民生、保就業、保市場主體的力度不減。
怎樣保持力度不減,固然資金規模很重要,但用好錢更重要,我們去年宏觀調控積累的經驗還可以繼續用🚌。比如在財政金融方面,簡單地說◾️🤦🏿♀️,那就是要“一減👨🏼🚀、一增🐃、一穩中有降”💵🦪。“一減”,就是減少中央政府本級支出✤,各級政府都要帶頭過緊日子;“一增”🧛🏿♂️,就是擴大直達資金範圍,讓基層和市場主體感到支持力度不減💂🏽♂️,這樣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穩中有降”,就是在穩定杠桿率的同時,引導金融企業合理讓利👷🏻♂️,使中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融資成本做到穩中有降。當然,我們對各類風險隱患,也會及時防範化解。
中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會立足於著力辦好自己的事。中國的發展對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繁榮都是重要貢獻🚶🏻♂️。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總理您好!前兩年住院費用的異地報銷問題得到了解決,極大便利了異地就醫。但是很多人外出打工,也有不少老年人是異地養老,他們門診的看病開藥還需要回原籍報銷👩✈️,非常不方便👮🏽,所以請問門診費用的報銷何時能得到解決🧘🏿♀️?
李克強: 我在中國政府網的實名留言中🪛,也看到了這類問題🧑🏻🦯👨🏻⚖️。的確♚,在一些學校門口,大家看到很多老人在接送孩子,這些老人不少是異地養老的,或就是來幫子女帶孩子的。他們中有人經常為異地報銷醫療費奔波煩惱,所以這個問題應該下決心逐步解決。今年我們要擴大門診費用跨省直接報銷的範圍,到明年年底前每個縣都要確定一個定點的醫療機構,能夠直接報銷包括門診費在內的醫療費用,不能再讓這些老人為此煩心🧙🏿♀️。這件事,還有類似的事,看似不大,政府工作人員多費些心,就可以讓老人、讓家庭多一點舒心。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 總理您好,很高興能夠見到您👨🏽🎓,雖然是以這樣特殊的視頻方式。過去一年香港因為這場特殊疫情飽受打擊。我們知道您一直心系香港🧙🏽,香港未來兩年將進入選舉年,而此時全國人大會議就完善香港的選舉製度作出了決定,人大常委會將就香港選舉的相關法律進行修改,想請教中央政府是看到了什麽?外界對於“一國兩製”如何繼續實踐充滿著關註。您認為“一國兩製”在香港將來要如何行穩致遠?謝謝。
李克強🥝: 我們明確提出,要繼續全面準確地貫徹“一國兩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落實好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製度和執行機製,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
剛才你問到全國人大就完善香港選舉製度作出決定,決定很明確📃,就是要堅持和完善“一國兩製”的製度體系👽,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也是為了確保“一國兩製”行穩致遠。
去年香港受到了多重沖擊🤳,我們希望香港各界能夠攜起手來盡早戰勝疫情👩🏻🦰,實現經濟恢復性增長,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中央政府會繼續全力給予支持👼🏼。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國家提出了要建設科技強國,但是我們也註意到目前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上我們還存在短板👐🏿,甚至出現了“卡脖子”的情況。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現象👱🏻♀️,比如在一些地區🍫,一些高新產業項目的大規模投入出現了爛尾。總理🤘🏿,請問您如何看待這樣的情況🛶🏄♂️?未來政府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還會有哪些新的舉措?謝謝。
李克強🤱🏻: 多年來,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有一些重大突破。在應用創新領域發展得也很快⚇,但是在基礎研究領域的確存在著不足🤶🏻。要建設科技強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必須打牢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這個根基。打多深的基才能蓋多高的樓,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
目前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還不高,尤其是基礎研究投入只占到研發投入的6%,而發達國家通常是15%到25%。我們下一步要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還要繼續改革科技體製😀。讓科研人員有自主權,很重要的是要讓科研人員有經費使用的自主權,不能把科研人員寶貴的精力花在填表🙂↕️、評比等事務上🪙,還是要讓他們心無旁騖去搞研究,厚積才能薄發。講到這裏,我想對青年學生們說幾句話👳🏽♂️,不管你們將來從事什麽職業、有什麽樣的誌向,一定要註意加強基礎知識學習,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創新能力是並行不悖的🤸🏼♀️🫃🏼,樹高千尺,營養還在根部😠。把基礎打牢了,將來就可以觸類旁通🎚🧑🏼🦲,行行都可以寫出精彩↖️。
創新還是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十四五”期間政府會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同時要更多地依靠社會力量來加大研發投入,所以我們要增加“全社會”這個口徑下的研發投入🧑🏻🎨。這就需要采用一些機製。比如今年我們采取對製造業研發費用投入加計扣除100%的措施,這實際上是一個稅收優惠措施,就是想通過市場化普惠製的辦法✨,使企業投資研發有動力。當然👩🏽🎓🌓,研發要靠人才,中國的人才資源是豐富的。我們一方面要讓領軍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普通人也有上上智🦌。這些年我們推動“雙創”,形成“眾創”局面🧑🏼🚀,推動了應用創新,也給整體上的創新帶來了更大空間。
我們說科技要自立自強🤾🏻,科學家要發奮努力🧔🏽♂️,這和國際合作、同行交流是並行不悖的。科學探索和發明、發現是需要合作的🧜🏻♂️,需要共同努力📃。封閉不會有前途🧑🏼🏭,斷鏈對誰都沒有好處。中國願意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同各國加強科技領域的合作,共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謝謝。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記者: 李總理,美中兩國關系在過去幾年跌入建交以後的低谷,中方高層官員多次表示這是由於特朗普政府實施極端錯誤的反華政策造成的🤸🏿♀️🪳,他們也希望,新任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可以撥亂反正🚣🏽♀️。但是許多來自華盛頓的聲音表示中方的判斷和立場忽視了重要的兩個點,一個就是雙邊關系惡化是雙方的原因,而不是中方常說的責任完全在美方。還有一點就是在對華態度以及重大政策上,無論是疫情溯源還是香港、新疆等問題,美國的民主和共和兩黨其實是有著高度的共識👩🏿🍼🧗♂️。請問您對這種來自美國的觀點有何回應☝🏽👈🏻?尤其是在美中兩國將於下周在阿拉斯加舉行拜登上臺之後的首次高級別會談之際,中方會不會調整或者改變相關政策立場🧏🏼♀️🤸🏿,推動雙邊關系的重啟和修復✡️?謝謝🪜。
李克強🧚🏽♂️: 過去幾年中美關系的確遭遇了嚴重的困難🏄🪩,給兩國和世界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和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建交40多年了,風風雨雨🤹🏿♀️,能越過坎坷向前走,還是因為符合世界發展趨勢,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我們希望按照習近平主席最近和拜登總統通話的精神,就是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互不幹涉內政和內部事務🛀,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推動兩國關系向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這既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
中美兩國歷史文化🤱🏽、發展階段、社會製度都不同,彼此相處難免會有矛盾👦🏼、有分歧,有的時候甚至比較尖銳,關鍵是如何對待🤌🏽。中美兩國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的,雙方還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地進行對話溝通。我們希望中美有多領域、多層次的對話♉️,即便一時達不成共識,也可以交換意見、增信釋疑,這有利於管控和化解分歧👩🏿🦰。
中美兩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有許多可以合作的領域🧖🏿♂️。在去年多重沖擊的背景下💎,中美兩國的貿易規模仍然達到4.1萬億元,增長8.8%,我們還是應當把更多精力放在共同點上,去擴大共同利益⬇️。中美兩國作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對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世界繁榮發展🧫,都有重要責任。應該推動中美關系越過坎坷往前看🚾,向著總體穩定的方向走。謝謝。
新華社記者🍬: 總理您好🦹!您一直強調要重視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要發揮市場主體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現在有一些市場主體反映,在生產經營、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等方面還有一些困難和障礙😂。請問今年政府將出臺哪些改革措施來助企紓困😗,讓他們煥發新的生機🧠。謝謝。
李克強🪹: 去年我們推進改革,很突出的一點就是製定和實施宏觀政策時,圍繞市場主體的需求來考慮,助力市場主體脫困👩🏿✈️、激發活力👩🏻🏭,來撐起中國經濟的基本盤。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培育和發展市場主體。市場主體培育起來,就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十三五”期間的五年🥅,我們的市場主體增加了6000萬戶。去年在疫情沖擊下🕯,後期快速恢復增長,現在市場主體總數已經達到一億三千多萬戶🙎🏼♂️,而且去年個體工商戶又新增1000多萬戶,從8000多萬戶增加到9000多萬戶,帶動兩億多人就業🦎。市場主體的活力激發了,活躍度提高了,這是政府推進改革的努力方向。
今年我們政策的製定和實施🩸🪧,還是要繼續圍著市場主體轉🏌🏼♂️,這就需要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讓市場主體不僅生存,而且活躍🦶。去年我們說留得青山就贏得未來,今年說留得市場主體的青山常在🧑🏽🍼,就能夠生機盎然,使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充分體現。所以轉變政府職能很重要的是要把市場主體應有的權限給他們,讓他們去發揮。對於審批環節,我們要繼續減環節、減材料🦴、減費用💉、減時限。一方面為市場主體減負📝,另一方面讓他們松綁,放開手腳去競爭。
當然,要競爭就應當是公平的競爭👩🏼🎤,就必須有監管🧘♀️。管出公平、管出公正🏮,這樣才能讓市場主體顯示真正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放管並重👰♀️,創新監管方式🚠,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這都是改革。我們支持“互聯網+”、物聯網這些新業態🦊,但是對於坑蒙拐騙、造假失信,或者利用新業態的旗號去搞詐騙、非法集資的,就要堅決打擊🍢🐏,因為把市場攪亂了🪈,沒有公平,競爭就不可能持續♿️,就不可能展現更強的活力。
政府還要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為企業重質量、守誠信、精工細作去提高產品和服務競爭力來營造環境🚴🏼♀️。對於政務服務中那些涉及企業🧑🏼🌾、人民群眾經常要辦的事項🚖,要努力做到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讓市場主體有更強的活力,社會有創造力👨🏻🍼。謝謝💤👩🏻🦼。
臺灣TVBS電視臺記者: 今年年初,臺灣方面表示希望跟大陸在“後疫情時代”能夠恢復交流。與此同時,兩岸關系目前並沒有看到和緩的跡象,請問大陸方面對此怎麽看,未來又要如何因應?
李克強: 我們對臺的大政方針是一貫的,也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在此前提下👩🏻🦰🚶🏻♀️➡️,我們歡迎臺灣任何政黨🛸、團體同我們交往,也歡迎臺灣各黨派團體人士就兩岸關系和民族未來與我們開展對話🪬。
我們堅持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也反對外部勢力的幹涉👩🏿🍼🥔。
我們一直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這幾年出臺了很多惠及臺企臺胞的政策,不少臺灣企業和同胞從中受益🤸🦹🏽♂️。我們會繼續讓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繼續推動兩岸融合發展👨🏿⚕️。謝謝。
人民日報社記者🦈: 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民生領域的一些難題凸顯🏙,如就醫🅿️、子女教育⛹🏽♀️、養老托幼等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也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請問政府打算從哪些方面著手來解決這些難題♑️?
李克強: 今年政府總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盤子不小,所以要更多地向量大面廣的民生領域傾斜,特別是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如果下半年經濟持續向好🦹🏿♀️,那麽會下更大的力度把財政支出,包括債務支出投向這些領域。這對拉動當年GDP增長可能不明顯,但是對於長遠發展、惠民生有支撐作用。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人民的政府就應當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
教育和健康關系到每個家庭和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我在兩會參加代表團討論時,一位中學校長說:現在縣鄉中學還缺乏優質的教師資源,教師的待遇不高👵🏿,學歷也很難提高🎾。我們今年要下決心,加大對縣鄉教師培訓的投入,讓他們能夠在職便利地提高學歷,職稱評定要采取傾斜政策。對於在城市的農民工子弟,只要拿到居住證🗞,一定要讓他們有受教育的機會。決不能因為家境🕘、區域不同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機會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健康是幸福的基礎👳🏻,也是生產力🧑🏽🌾。而現在縣鄉基層的醫療機構和力量還比較薄弱,很多人有病往大城市大醫院跑。今年我們要多措並舉加大對縣鄉醫院、衛生院的投入,對於擴大門診費醫保報銷和常見病藥品報銷範圍、降低藥品和高值醫療耗材價格等,都要采取一些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的措施。也就是說,要讓群眾看病多一點便利👵,治病少一點負擔。這也有利於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防止因病返貧致貧🖼。
在養老托幼方面🗜,政府還要通過引導社會力量來興辦社區服務業,盡可能在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給家庭在養老托幼方面不僅減輕一點負擔,也多一點溫暖🧊。總之,民生方面的事很多🥷🏿,我們要在發展中持續改善民生。我們現在實施的是廣覆蓋、保基本的社會保障製度。保基本👊,要在經濟發展中持續提高水平,但也要突出重點🤲🏽。對於事關人人🚍、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各級政府都一定要把它扛在肩上。謝謝。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 中國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請問這是不是中國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圍堵”下被迫采取的某種戰略收縮👨🏼🎨?另外🧑🏼🔧🌯,在中國發展國內大循環,構建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的時候會帶來怎樣的變化?留給外資的空間未來會不會越來越小👩🏿💼?謝謝。
李克強: 中國提出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這既是要做大國內市場,也是要擴大開放。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可以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關起門來是沒有出路的。中國會不斷地、主動地擴大開放,這是中國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有利於世界🤽🏼♀️。中國把內需市場做大,帶動自身發展,也會給外資⚱️、外國產品和服務帶來巨大的機會💐。我在代表團討論的時候🫙,一位企業家說🥷,抓住內循環就是要開拓國內市場,抓住雙循環就是要開拓國際市場,兩個市場還可以打通👮🏻♂️。他說得很樸實,但言簡意賅。
開放還需要各國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經過8年的努力❓🩼,去年東盟10國、中國、日、韓、澳⭐️、新15國談成了RCEP協定,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是不同社會製度、文化習俗,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共同建設的。這說明🙋🏽♂️,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可以談出共識🧑🏼🎤,找到共同利益,擴大各國人民的福祉,而且有助於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會給世界經濟增添動力。中國是世界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僅要發揮自身的作用,而且要履行自身的責任,維護以世貿組織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製。只要是對互利共贏有利的,無論是多邊、雙邊的機製⬆️,我們都持積極開放的態度🔄。
我們會進一步主動地對外開放,繼續縮減外資來華投資負面清單,繼續推動包括服務業在內的對外開放🙅🏽♀️。我註意到,很多外企關心中國的營商環境🤽🏿♂️,我們還要繼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總而言之,通過多種努力,在擴大內需中不斷擴大開放,繼續讓中國成為外商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世界的大市場。謝謝。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