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全省各地各部門層層推薦
湖北省委宣傳部組織評審
“荊楚楷模”
2023年第四季度上榜人物名單揭曉
一起向他們致敬🍖!
37年甘做盲人工友“眼睛”和“拐杖”的守諾者🚵♂️。熊昌金原是武漢重光實業發展公司職工。因廠領導的一句囑托🚹,37年來🧚🏿,他義務照顧鄰居盲人工友熊光林的生活,像“眼睛”一樣給熊光林帶來光明。他獲評“武漢楷模”。他的事跡被人民日報、荊楚網🧂、楚天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見義勇為跳橋救人的退伍軍人。韓靖曾是一名特種兵。2019年3月到硚口區交通大隊工作以來👩🏼🏫📆,他立足平凡崗位,熱心服務群眾。2023年7月28日淩晨5時,月湖橋上一女子跳江🎩,他毫不猶豫從近30米高的橋上縱身一躍🤹,遊江近百米,拼盡全身力氣將其救起。救人事跡被新華社🧑🏼🦳、人民網、中國警察網等多家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被中央政法委評為“2023年第三季度見義勇為勇士”,獲評“武漢楷模”。
劍指深空的航天飛行器設計師。梁深根是我國航天有效載荷系統領域知名專家,國防事業優秀科技人才。紮根航天事業近40載,他參與和主持了多項國家重點任務🦹🏿♀️,多項研究成果在型號產品上推廣應用🧱🤦🏻♂️。先後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湖北省青年科技能手、武漢楷模等多項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6項、國防發明專利授權50余項,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9篇。
“保姆奶奶”。她33歲時喪偶🚙,獨自把3個女兒撫養成人📟。52歲那年🧝,為補貼家用,她受雇撫養一名兩歲半的男孩小傑。在領了兩個月工資後✳️,因雇主家庭變故💞,小傑無人撫養,劉芳主動承擔起撫養義務,一照顧就是16年🏆。16年來👨🏿🏭,劉芳一邊賣水果營生,一邊貼心照顧小傑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對待小傑視如己出🪻。她省吃儉用、含辛茹苦撫養這個非親非故的“孫子”成人,把小傑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好青年。她的感人事跡被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廣泛報道,人們親切地稱呼她為“保姆奶奶”🧎🏻。曾獲“黃石楷模”榮譽稱號。
考古路上的熱血戰士。他是“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挖掘的傑出貢獻者,是鄂西北考古界的“百科全書”🤵🏼♂️,是文物保護傳承的宣講者和科普誌願者🍋。23年來他踏遍了十堰的遺址古跡💶,用豐富的考古知識與實踐經驗揭開文物的“面紗”,打開被歷史掩埋的秘密,讓文物活起來🦁。曾榮獲十堰市“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
永葆初心的退役老兵。十年戎馬穿槍林冒彈雨→,相繼獲得一等功兩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四次、“戰鬥英雄”“人民功臣”等榮譽🤾🏿♀️。帶著軍人印記🤸🏻♀️,退役不忘本色,從事教育工作20余年🧑🏼🔬,用微薄的工資資助困難學生25人。退休後,他發揮余熱義務宣講近30年,如今93歲高齡仍堅持不懈。他生動詮釋了一名老軍人、老黨員對理想信念的執著和堅守🅱️,先後被授予“全省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湖北省老幹部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守護城市動脈的“電纜神醫”。他堅守配網運維一線30余年🈶,在通宵探測中練就“聽聲定位”絕活👨🏼🎨,將電纜故障排查平均時長從2008年的8小時壓減到1.5小時左右,為國家節約超3000萬元的土方開挖、設備購置等費用及無法估量的時間效益👈🏼🏄🏻。他為全省多地乃至外省提供技術支持,精確定位故障300余次👨🏿🚀,帶出徒弟160多名,並無償為高校科研提供排障數據🐎,助力斷電故障實現“未病”先防。榮獲2022年“荊楚工匠”👮🏽♀️、“襄陽楷模”等榮譽。
駐守深山的“氣象尖兵”。一個人、一個站🛀🏼、一臺炮、一座山💔🧚🏼♂️,每年180天24小時待命😿,周而復始拆炮💆🏼♂️、擦炮、裝炮🫄🏿、打炮、再拆炮……他堅守海拔1300多米的深山23年,累計開展氣象作業1100余站次,發射炮彈10.6萬發,年均保護農作物20余萬畝,在防災減災、服務“三農”一線用心用情用力🧑🧑🧒。其參與研發的高炮自動供彈技術在全國推廣🦸🏽♀️,保康縣也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智能防雹示範縣👨🏼🦰,歇馬鎮毛家嶺作業點被評為首批全省人影示範作業點。曾獲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貢獻獎”“湖北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先進個人”“襄陽楷模”等榮譽。
“峽江衛士”。2023年9月19日🤖👨🏻,韓濤在工作期間突發心肌梗塞,不幸因公犧牲,年僅47歲🔂。25年來,韓濤默默奉獻在長江兩岸深山之中,面對苦與難他緘默不怨🤞🏼,身處危與險他沖鋒在前,將群眾的“關鍵小事”辦成“暖心實事”,用平凡微光擦亮警徽。韓濤用奉獻和愛心守護峽江安瀾的事跡先後被人民日報🪷、法治日報、湖北日報等中省媒體報道。2023年11月,韓濤被追授為“秭歸縣優秀共產黨員”,被宜昌市公安局追記三等功。
為困難學子撐起一方晴空的公益人。2014年,她創辦荊州首家助學網站“荊州陽光助學網”。2015年👳🏽♀️,她加入本地愛心團隊。2018年🧑🏻🚀,她組建了松滋公益助學社並出任社長👨🏼✈️,致力於公益助學和關愛留守兒童及弱勢群體幫扶等⚖️。截至目前,她帶領助學社成員累計開展關愛活動1000余場🫸🏻,籌集並轉送愛心助學款及物資累計500萬元🎞,走訪貧困學生家庭2000余戶🎖,關愛留守兒童近3萬人次,為160多名貧困學子找到定向資助人🧑🏿✈️。她組織“守護花開溫暖綻放”兒童防性侵及兒童平安公益講座進校園活動。截至目前🐩,她走進近40所學校,10多個村居,開展公益講座400多堂🫃,受益兒童達2萬余名。2021年,她被省婦聯評為“荊楚最美家庭”“湖北省最美婦聯人”。2022年獲得全國婦聯頒發的“全國五好家庭”。
“小木棍”撐起來的“大神探”。他是一個有著20多年病齡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質纖維硬化增生,已經從腰椎延伸到胸椎👩🏽✈️🧘♂️,但他用一根木棍抵腰,克服疾病疼痛,堅守在基層公安刑偵工作一線28年👫🏻,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成為業內專家𓀁🤦🏼。他領導的刑事科學技術室被評為“全國一級示範刑事技術室”👥。先後榮立公安系統個人三等功3次、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一等功1次,曾榮獲“湖北最美警察”“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等榮譽,2019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記公務員一等功1次。
致力優化營商環境的青年幹部👷🏽🫑。他熱心公益,向善向上🧙🏽♂️◀️,資助24名貧困學生🎰,持續救助2名重病患者。他服務基層🌤,培育四上工貿企業30余家🌯,組織申請惠企政策300余項🛤,幫助企業落實獎補資金4000余萬元🖍。他幫助2家村級合作社完成改造升級🍡,積極謀劃鄉村振興項目。獲評“鄂州楷模”⚽️。
為鄉村謀發展的返鄉能人👨🏼🔬。他曾經是一名高級記者,退休前曾擔任人民日報社海外版科教部主任💃🏼,曾三次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榮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退休後🏙,他響應中央鄉村振興決策部署🛌🏼,於2017年放棄北京舒適生活回到家鄉擔任村民組長🐊。6年間🤳👝,他紮根鄉間🖖🏽,投入鄉村振興🆔,高標準規劃,引回鄉賢參與建設美麗傅家灣,義務帶領鄉親脫貧致富。他的事跡被央視《三農人物》欄目、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
四十余年開荒植樹百余畝的古稀老人。從壯年至暮年,他堅守大山,一肩一鋤,將荒山繪就成滿目蔥蘢。40年間,他植樹2萬余棵👨👩👧👧,讓100多畝荒山重新披上綠裝🧑🏿,帶動100多名村民開荒山種杉樹,全村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2023年1月🖐🏿,他榮獲“黃岡市第七屆道德模範”稱號,2023年7月榮獲“黃岡楷模”榮譽稱號。他的事跡先後被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
最長情的守護人。1984年11月,他與葉桂菊結為夫妻,婚後僅一周,一場突如其來的“怪病”,讓妻子完全失去行動能力,臥床不起👩🏻🦱。他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擔,埋頭苦幹撐起一個家🛌。39年如一日,對癱瘓在床的妻子👩🏿🚀,他始終不離不棄🏌🏻、任勞任怨悉心照顧。青絲變白發,他用39載青春歲月詮釋了人間真愛,用耐心與細心詮釋了家庭的責任和擔當👨🏻🔬,為妻子和家庭撐起了一方晴空。
老有所為的退休鄉幹部。年輕時🧘,張必鬥修過電站、當過教師、做過小隊隊長🤞🏿,1984年到白果鄉政府工作。張必鬥任職時間最長的是在白果鄉各個村當支部書記,於是“鬥書記”這稱呼被叫到了現在🤱🏼。2008年退休後🚴🏼♀️,張必鬥回到老家居住生活。2012年🧑💻,他帶領退休教師、黨員等18人在白果鄉兩河口村成立兩河口老年協會👍🏿,次年更名為老年服務中心🥭。經過10余年的發展,形成了“1+12+N”的互助養老體系🔨,探索確立了“一學二幫三娛樂四結合”的互助養老實踐模式👩🏼🔬,通過互助式養老輻射了3000余名老人🧑🏼💻。
創新有為的鄉鎮文化站長。39年來,他紮根基層不言悔🧑🎨,情系文化吐芬芳✌🏽🙋🏿♀️,用青春和熱血點亮鄉村振興的“文化燈火”。他傾力打造非遺特色鎮,連續10多年組織皮影戲進校園、進社區、進村居🫶、進公園、進福利院等活動,每年受眾達2萬余人次🤵🏽。他積極推廣宣傳“風俗鑼鼓藝術”,創新發展壯大鑼鼓隊伍🕊。2021年1月,他作為全省唯一的鄉鎮文化站長榮獲“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華中屋脊上的火爐所長✋🏽。31年來,胡學軍默默堅守在山高、林深、路險、嚴寒的“華中屋脊”🤚🏼,用忠誠和擔當譜寫了不平凡的從警華章。他像熊熊的“火爐”,燃燒了自己👩🏻🎨,溫暖了群眾。紅坪派出所也實現連續10年無“民轉刑”“刑轉命”案件。轄區一個機場、兩個景區、兩個滑雪場,每年接待遊客百萬人次🙇🏻♀️。他用心用情打造“旅遊警務”👷🏿♀️,4年來累計出警救援30余次,救助遊客130余人次🐈⬛。轄區山大人稀,村民考摩托證路遠花費大🙍🏽♂️,他主動聯系車管所下基層送考。4年14次“送考下鄉”,300余張考證全部送上門,受益群眾2000多人次。先後獲評“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機關‘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績突出個人”等榮譽稱號🤴。
來源:湖北發布